·
在正顎手術顧名思義,用於矯正顎骨不協調造成的功能及美觀問題,舉凡牙齒咬不起來、錯咬、下顎歪斜等等問題,都有機會用手術處理。現在網路資訊發達,隨著分享治療經驗的人越來越多,看著其他人變漂亮、興匆匆來諮詢的患者也變多了。然而,在決定動刀之前需要極為謹慎的評估,才能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。
臨床上,手術前評估涵蓋:
1. 患者的年齡與發育
2. 外觀分析: 靜態(正面/側向)分析、動態輪廓分析、軟組織分布(唇頰、顴部)、面部比例
3. 牙齒咬合關係:齒列排列是否壅擠、錯咬、咬合平面方向
4. 顳顎關節: 是否有關節異音、疼痛,是否需要先介入治療
5. 3D影像檢查:斷層掃描排除顎骨內病灶、顎骨量測、提供後續進行計劃使用
6. 全身麻醉安全
接下來就來聊聊細節吧!

- 年齡與發育
顏面的發育雖有個體差異,但具有年齡上的趨勢。不同維度的調整,需要不一樣的治療時程計畫。如下顏面部的高度生長可持續至青春期後期,尤其是下顎前凸、過長的患者,過早去矯治可能造成復發;然而,中顏面寬度生長多半在升國中階段就完成,早期矯治中顏面寬度不足、以手術合併矯正裝置治療剛好能配合生長高峰而有好的效果。 - 排除病理狀況:顳顎關節/骨頭內病灶/呼吸道問題
- 顳顎關節的疾病時常會影響正顎手術的決策,在有急性症狀出現時是需要先暫緩治療的。就現有文獻來看,正顎手術有機會改善慢性的顳顎關節症狀,但反之、忽略處理顳顎關節問題,可造成既存的關節炎惡化、甚至是關節吸收造成的咬合變化。
- 任何顎骨病理情況、如齒源性感染、良惡性腫瘤,理論上在正顎手術前都需要先排除,以免在術後影響癒合。在一些罕見的病變中,顎骨的變形甚至就是病變本身的結果。如 “纖維性異生(fibrous dysplasia)”:患有此病的患者顎骨會不斷地增厚增大,可以對稱或局部表現。手術前的斷層掃描搭配臨床檢查,有助排除這些問題。
- 下顎骨的前移與後縮會影響手術後呼吸道的寬度,上顎骨的增寬或縮減也會使鼻腔的空間被改變。審慎評估呼吸道是手術前必不可少的步驟,若有鼻阻塞、睡眠呼吸中止等問題,都需要納入術前檢查的範圍。
- 外觀分析:
美觀有個體好惡存在,但整體而言包括:靜態(正面/側向)分析、動態輪廓分析、軟組織分布(唇頰、顴部)、面部比例。必須有系統地去釐清個別的問題,在規劃術式時方能全盤考慮。另外,外觀的改變對個人的社交影響大、非常建議討論時跟親近的人一同前來診間和醫師討論。 - 咬合關係:現有咬合會影響後續正顎手術是否穩定,故詳細的資料搜集是必要的。取得患者現有齒列以及骨骼的相對關係後,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將與矯正醫師做密切配合及討論。矯正治療與正顎手術皆有其限制,因而互相達成相輔相成的效果。
- 最後的最後,還是要強調手術安全的重要:慎選手術醫師、麻醉醫師更是重中之重。顏面部血液供應豐沛,經驗豐富的麻醉醫師能透過低壓麻醉(hypotensive anesthesia)大幅減少手術中出血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麻醉科已有與我們口腔顎面外科、已累積數千例的合作經驗,是我們手術醫師的最佳戰友,更是病患安全的定心丸。
正顎手術是改變一生的重大選擇,專業詳細、全面向的評估、徹底的溝通讓你/妳不只變好看,更有機會改變生活品質。與其單方搜集片面資訊,不妨和醫師聊一聊、收穫更多喔!